延安新华广播XNCR的一些电子技术方面的细节

收音机与收发信机

首播时间:  1940年12月30日

地点:距离延安40里的王皮湾村

呼号:XNCR,X是当时国际规定的中国无线电台呼号的英文字母,NCR是新中国广播的英文缩写。

设备:是周恩来从苏联带回的一部功率为10千瓦的语言发射机。1939年,周恩来总理因右臂骨折前往莫斯科治疗,次年,回国时从共产国际争取到了一台广播发射机,这台苏制广播发射机被拆卸打包,从莫斯科空运至新疆,再通过汽车途经兰州、西安,最终抵达延安。

还有台500瓦的文字广播发射机。

广播室:小河南岸的山坡上挖成了三层三排窑洞。第一层是利用地面30多米高的山石,挖出了两间大面积的石窑洞。石窑洞既能防日本的空袭,又可防止敌特从地面进行破坏。两间石窑,一间作为电源车间,另一间作为广播机房。

电源:发电机是靠一部汽车引擎带动的,报废汽车的引擎,用皮带连接到发电机。引擎发动的燃料则是靠木炭炉供给的一氧化碳(缺氧燃烧吧),从榆林找到一套小型煤气生产装置,用烧木炭的方法来产生煤气。

发射功率:只有二三百瓦。1942年底,由于设备简陋,无线电器材缺乏(应该指电子管损坏,其他部件不至于),以致播音时断时续。1943年春暂停播音。1945年9月5日重新播音。手摇发电机(3马力)发电,专供该社收报(15瓦)、发报(25瓦)和播音机(1000瓦)用电。机器功率是足够传遍全世界的。就算1kw也能在晚上传播很远了。只是当时的发电功率严重跟不上。

频率:波长61米,周率(cycle,也就是频率)4940千周(khz或者KC,killo cycle)

播音内容:每周广播三次,每次广播是在当日的下午和晚上(短波传播的特性决定了),同时用汉语和日语各广播一次。在语言广播的同时,用国际通码向世界各国播发新华通讯社电讯(电报)。用《渔光曲》作为开始曲。

播音时间:上午10时至11时,下午8时至10时(和上面的时间有点改变),内容有国际、国内和抗战消息,音乐、名人讲演,科学常识,革命故事。延安新华广播电台的试播一直进行到1942年年底。1943年春,因为发射机大型电子管损坏又无法补充,广播不得不暂时中断。后来解决了电力和各种维护器材的供应问题。1945年春,这部发射机又担负起新华社英文文字广播的任务,发射效率很好,连旧金山也可以收听得到(可能功率提升到了kw以上,旧金山当然不成问题。就是今天用kw也不成问题。)。

 天线:没有铁塔就用高大的树干在山头上架设天线,据说:当时还缺少发射天线架,无奈之下,大家就用三根大树杆捆成“丫”形竖在山上(应该就是像吊东西的三根支架一个道理,稳定。)。天线我想位置比较开阔。DP天线或者倒v加上梯子传输线应该就可以了吧。

音乐设备:手摇式点唱机却没有唱片,毛主席就把自己保存的二十多张音乐戏曲唱片送给了广播电台。